本文共 2129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7 分钟。
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《CCNA学习指南:数据中心(640-911)》一书中的第2章,第2.7节,作者: 【美】Gary R. Wright(加里 R.赖特) , W. Richard Stevens(W.理查德•史蒂文斯) 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“异步社区”公众号查看。
注意
以下问题旨在测试你是否理解了本章的知识。在本书介绍中提供了获得更多思考题的方法。1.接收方主机没有收到所有它应该收到的数据分段,主机能够通过如下哪种行为来提高通信会话的可靠性?A.发送一个不同的源端口号
B.重新开始虚链路
C.减少序列号
D.缩小窗口大小
2.OSI模型中的哪一层与数据报的可靠传输相关?
A.传输层
B.网络层
C.数据链路层
D.物理层
3.下列哪些一层设备能够用来扩大单个LAN网段所覆盖的范围?(选择两项)
A.交换机
B.网卡
C.集线器
D.转发器
E.RJ45收发器
4.数据流的分段发生在OSI模型的第几层?
A.物理层
B.数据链路层
C.网络层
D.传输层
5.下列哪几项描述了路由器的主要功能?(选择四项)
A.数据包交换
B.冲突预防
C.数据包过滤
D.扩大广播域
E.互联网络通信
F.广播转发
G.路径选择
6.路由器工作在第一层。LAN交换机工作在第一层。以太网集线器工作在第一层。文字处理程序工作在第一层。
A.3,3,1,7
B.3,2,1,无
C.3,2,1,7
D.2,3,1,7
E.3,3,2,无
7.下列哪一项描述了OSI模型传输层的功能?
A.两个主机系统在物理上位于分离的网络中,这一层为这两个主机系统提供了联通性和路径选择
B.这一层定义了数据的传输格式,并控制数据接入物理媒介的方式
C.这一层负责建立、管理和终结两个通信主机之间的会话
D.这一层负责分段发送方主机系统发送的数据,并在接收方系统上将数据重组到数据流中
8.数据通信业为什么使用分层的OSI参考模型?(选择两项)
A.它将网络通信过程分解为更小更简单的部分,有助于协议的开发和设计,并有助于排错
B.它使不同厂商的设备能够使用相同的电气构成,从而节省了研究和开发成本
C.它支持多种相互竞争标准的发展,从而为设备制造商提供了商业机会
D.它通过在模型中定义每一层的功能,推动了业界的标准化进程
E.它提供了一个框架,从而做到在更改一层的功能时,无需更改其他层。
9.使用网桥来分隔网段的两个目的是什么?
A.为了增加更多广播域
B.为了创建更多冲突域
C.为用户增加更多带宽
D.允许用户使用更多带宽
10.下列哪项不是导致LAN拥塞的原因?
A.一个广播域中有太多主机
B.添加交换机来实现网络联通性
C.广播风暴
D.低带宽
11.若一台交换机上连接了3台电脑,没有配置VLAN,这台交换机共创建了几个广播域和几个冲突域?
A.3个广播域和1个冲突域
B.3个广播域和3个冲突域
C.1个广播域和3个冲突域
D.1个广播域和1个冲突域
12.OSI模型中的哪两层与以下功能相关:通过线缆传输比特,根据目的IP地址转发数据包。(选择两项)
A.4
B.3
C.2
D.1
13.下列哪几项是流控制的类型?(多选)
A.缓存
B.直通传输(Cut-through)
C.滑动窗口
D.拥塞避免
E.VLAN
14.若一台集线器上连接了3台电脑,这台集线器共创建了几个广播域和几个冲突域?
A.3个广播域和1个冲突域
B.3个广播域和3个冲突域
C.1个广播域和3个冲突域
D.1个广播域和1个冲突域
15.流控制的目的是什么?
A.确保在未收到确认时重传数据
B.在目的地设备上将数据分段重新排列为正确的顺序
C.为接收方提供一种方法来管理发送方发来的数据
D.为了调节每个数据分段的大小
16.下列哪些定义用来描述OSI模型第1、2、4层的数据?
A.尽力而为的数据包转发
B.数据包
C.数据帧
D.比特
E.数据分段
17.下列哪一项_不是_OSI等参考模型带来的好处?
A.对一层进行更改时,会影响其他层的运行
B.将网络通信过程分解为更小更简单的部分,有助于协议的开发和设计,并有助于排错
C.使多厂商根据网络构成的标准进行协议开发
D.允许不同类型的网络硬件和软件进行通信
18.以下哪个设备不工作在OSI模型的所有层级上?
A.网络管理工作站(NMS)
B.路由器
C.网页和应用服务器
D.网络主机
19.在必须从非本地的设备上获取HTTP文档时,必须首先访问OSI模型的哪一层?
A.表示层
B.传输层
C.应用层
D.网络层
20.OSI模型的哪一层提供了三种通信模式:单工、半双工和全双工?
A.表示层
B.传输层
C.应用层
D.会话层
转载地址:http://khwcl.baihongyu.com/